2024年,攀钢普钢产业攀枝花、西昌生产基地原料互供达到35万吨以上,推动产线产品互补,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。
据了解,在攀钢实施普钢产业一体化管控前,攀枝花、西昌生产基地产线的原料存在不能互供互用等“壁垒”,存在“内耗”等生产经营堵点,导致两个基地装备优势及产线效能不能充分发挥和释放。攀钢实施普钢产业一体化管控以来,通过下好整体协同“一盘棋”,突出抓好原料共享,推动产线产品互补,增强普钢产业整体竞争力,提升价值创造能力。
2024年,攀钢系统梳理攀枝花、西昌两个生产基地产线和产品的短板弱项及互补优势,建立制造部、国贸公司、炼钢厂、板材厂等单位与西部物联协同机制,确保原料互供渠道畅通。通过不断验证不同品种产品的质量,确定原料互供种类,主要集中在保障普冷、酸洗板卷合同宽窄互补上。
通过一年的原料互供实践,攀枝花、西昌两个生产基地产线效能最大限度释放、产品实现互补,并建立起互供料产品质量统一标准,规范统一了铁路货运板卷座架,全部实现卧卷发运,解决了产成品堆存、运输、装卸等生产堵点问题。同时,增强了两个生产基地的协同攻关能力,为汽车钢等产品生产和长流程互供料交付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“下一步,攀钢将完善原料互供常态化机制,提高互供料发运量和兑现率,确保互供料资金占用额最低。”攀钢相关工作负责人说。